第362章 身躯心灵,阳明心学-《侠义榜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居然能看到了灵魂,究竟是发生了什么?”丁耒感受一下自己的躯体,除了虚弱之外,别无他态。

    疲惫不堪的他坐在原地,木宁和一些卫兵随时守护,这一艘船的倭寇也早已经破了胆。

    他们纷纷求援,可是当别的倭寇发现两位将领和刚田丸皇子尽死之后,顿时骚动掀起,四面久久不能平静。

    大明将士众人杀上,猛如狼虎,他们“鸳鸯刀”可以克制这些倭寇的太刀。

    丁耒盘膝而坐,努力运转内气,当行到了天灵盖的时候,忽然被一层莫名之态所阻挡。

    他似乎因为此次,身心展开了分化。

    心是心,身是身,就如佛教所说的“色身皆空,唯心如禅。”心灵究竟与身体是什么关系,往往古代从医道还是宗教还是哲学,都有了很多理论研究。

    不过无论如何,佛教对于心的领悟,却是不如儒家来得透彻。

    凡世间人都有欲望,多数人是欲我所欲,甚至个别人还欲求不满。

    不过也有极少的一个群体,少私寡欲,有点像道家的理论,可眼下要解释,倒是儒家更为贴切。

    实际上,早在几十年前,大明皇权还在巅峰的时候,曾经出了一个大才之人,那就是王阳明。

    阳明心学,可以说是儒家另一个支派的集大成者。

    当年王阳明曾经为了研究朱熹的“格物致知”理论,从而看着竹子,硬生生格了一个月,然后不得不吐血。

    自此,他便觉得朱熹的儒家理论存在问题,而自己则发心深省,研究出了阳明心学这套理论!

    丁耒坐定的时候,就在思考心与身的问题。

    学武之人,往往心需要豁达,开朗,需要收放自如,该爆发则爆发,该静谧则静谧。

    沉如潭,动如兔,猛如龙,煞似虎,怒如涛,攻如雨。

    这一切的根基就是心灵,心灵的根基却就是灵魂。

    先是灵魂动,还是先是心动,或者是先身动?这个问题,却有些复杂,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理论,从没有人能够找到其中的关隘。

    可是王阳明不一样,他找到了,他提出了是先心动,再有了身动,再有了灵动。

    也就是万物都发自内心,没有心的人,就等于失去了感知。

    便是这样认识的,傻子无心,所以他们对世界感知或是没有,或是吃顿。活死人更是无心,即便他们活着,也好比死亡,哪怕灵魂和肉体尚在,却依旧是一潭死水,不可能继续认识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丁耒能想到这里,也是他突然而然的感受。

    他看到了灵魂,故然有了这一层思辨。

    是心灵让他脱胎换骨,还是灵魂让他脱胎换骨?

    与其说是脱胎换骨,其实反而是建立在身体损伤之上,他现在寿命可以说已经临近末年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之前的“惊目劫”,使得他的心灵受到冲击,在冲击之后,他的生命力才迅速衰退。

    如果真是这样,那何者为第一性的哲学思辨中,心就是第一位了。

    甚至超越了灵魂和肉身的思辨。

    阳明心学,难道是真的发觉出了什么?

    要知道,王阳明只是一个普通儒士,按道理他没有武者研究自身透彻。

    可是,他经历过格物致知,经历过内心反省,通过这一连串的量变,这才产生了质变。

    正因为质变,他对世界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