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五章 阅卷-《从知否开始当文圣》
第(2/3)页
他将试卷递了过去,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欣赏。
钱牧之接过,快速浏览,他跳过那些具体的军事谋划,重点看了文中关于发展边贸、稳定民生、通过经济手段削弱敌国,以及强调“仓廪实”乃“蓄力”根本的部分,沉吟片刻,道:“文理通达,见识不凡。”
“韩相所言极是!”
钱牧之出身江南,背后代表着庞大的士绅与商贾利益,最关心的便是赋税、漕运与民生稳定:“尤其这‘通商惠工以弱其力’,以及强调内政休养之论,倒不失为一条稳妥之路。”
“若按此策,或可避免大规模征调民夫、加征赋税,使我江南钱粮不至过度消耗,百姓也能得喘息之机。”
他对此篇策论中体现出的稳健与务实,尤其是对民生经济的考量,根本挑不出什么大毛病,甚至颇为认同,他捻了捻保养得极好的胡须,点头道:“此卷,当属上佳。”
而另一侧,群辅沈端拿起一份试卷,刚看了开头几句,紧锁的眉头便骤然舒展开来,甚至隐隐透出一股红光。
这份卷子开篇便痛陈“真宗北狩之耻”,言辞激烈,充满悲愤之情,随即大力鼓吹“效仿臻武”,主张“整军经武,大举北伐”,认为唯有“犁庭扫穴”,才能“雪前耻、扬国威”。
文中详细论述了如何编练新军、更新武备、选择北伐路线,甚至提出了“以战养战”的激进想法,字里行间充满了武将世家特有的锐气与对军功的渴望,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之声。
“好!好啊!这才是我大洪儿郎应有之志!”
沈端看得连连点头,忍不住以掌轻击书案,声音在寂静的文华殿内显得格外清晰,引得其他几位读卷官纷纷侧目。
只是,他却浑不在意,只是对身旁的一位与他交好的李学士道:“李学士,你来看看!此等锐气,字字铿锵,句句慷慨,读之令人热血沸腾!比那些畏首畏尾、只知空谈固守的强多了!当列为上等!”
他心中已认定,这必是与他沈家交好、同样出身将门的王佑臣之作,这等主战之论,正合他心意,也符合他背后勋贵集团的利益。
那位李学士接过看了看,虽觉文章气势磅礴,文采斐然,但对其中的激进之处,尤其是“以战养战”这等容易扰民的主张略有保留,只是碍于沈端情面,含糊应道:“沈相说的是,此文确有一股豪迈之气,锐意进取,精神可嘉。”
另一旁的萧钦言则一直默默阅卷,并不轻易表态。
他面容俊雅,目光深沉如水,速度却是不慢,一份份试卷在他手中流过,大多只是略作停留便放下,难以从其平静无波的表情中窥探其真实想法。
第(2/3)页